亚洲精品影视一区二区-九九九99久久精品国产-美女被桶小穴免费观看视频-国产精品免费网站视频

中國保險業風險評估報告2022發布

  2022年8月,中國保險保障基金有限責任公司在北京發布《中國保險業風險評估報告2022》(以下簡稱“報告”)。報告指出,2021年保險業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理念,堅定不移走高質量發展道路,全行業穩健運行,保險保障功能進一步增強,服務實體經濟質效進一步提高,關鍵領域改革向縱深推進,防范化解金融風險取得明顯成效,有效發揮社會“穩定器”和經濟“助推器”作用。在疫情沖擊下,百年變局加速演進,外部環境更趨復雜嚴峻,不確定性進一步增加。我國保險業運行中面臨的困難增多,挑戰上升,部分重點領域的風險不容忽視。

  本次編撰的報告包括經濟金融環境、行業運行情況、行業風險評估和專家觀測視角四個部分,報告在回顧2021年度保險業內外部環境的基礎上,對行業運行形勢進行了較為全面的闡述,就當前保險行業存在的風險問題重點展開分析。

  一、運行情況 ?

  2021年,保險業總體穩健運行。資產規模穩健增長,保險公司總資產24.9萬億元,較年初增長11.5%;保險業務規模實現正增長,原保險保費收入4.49萬億元,同比增長4.05%;償付能力保持在合理區間,納入償付能力監管委員會審議的179 家保險公司平均綜合償付能力充足率為232.1%。

  保險業服務經濟社會發展能力顯著提升。參與社會保障體系建設持續創新,健康險業務規模持續擴大,城市普惠型保險蓬勃發展;服務實體經濟發展力度加大,截至2021 年11月末,保險資金通過多種方式為實體經濟融資20.4萬億元;服務鄉村振興戰略成效明顯,2021年,農業保險為1.78 億戶次農戶提供了 4.72 萬億元的風險保障。

  財產險方面,行業持續推進供給側改革,保費規模略有增長,全年實現原保費收入13,676億元,同比增長1.92%;險種結構持續優化,非車險保費占比連續6年持續提高;保障功能不斷強化,保險金額同比增長達45.53%;經營成果有所好轉,經營性現金流凈流入,凈利潤同比微升;償付能力充足率同比略有上升。

  人身險方面,行業積極探索轉型,原保險保費收入小幅增長,健康險等保障型業務保持穩定發展;渠道方面,代理人渠道有所收縮,銀保渠道持續增長。行業探索高質量發展路線,以保障民生福祉為本,服務能力進一步增強。雖然行業凈利潤總體下降,但償付能力水平保持在合理區間。

  資金運用方面,保險資金運用規模繼續保持平穩增長,資產配置比例基本保持穩定,資金運用收益率同比下降;行業整體投資能力覆蓋率有所加大,保險機構權益類投資能力明顯提升;保險資金為實體經濟提供融資支持力度顯著加大,并全力支持國家重點戰略項目和重點領域。

  二、風險評估

  2021年,保險業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堅定不移走高質量發展道路,保持穩健運行,保險保障功能增強,服務實體經濟質效提高。同時,在疫情沖擊下,百年變局加速演進,外部環境更趨復雜嚴峻,不確定性進一步增加,保險業運行中面臨的困難增多、挑戰上升。

  本次報告力求把握行業風險演變的新形勢,系統分析重點領域、關鍵環節的主要風險點,持續關注傳統風險問題,重視新興風險暴露,將過去一年及當前我國保險業面臨的主要風險和挑戰歸納為六個方面:

  戰略風險方面,財產險行業多數中小公司戰略轉型方向難定,車險和非車險業務均經營困難,超半數公司連續五年承保虧損。車險方面,多數中小公司品質管控能力欠缺,固定成本難以攤薄,最終導致其綜合賠付率、綜合費用率都明顯高于大型公司,承保虧損嚴重。非車險方面,部分中小公司對非車險具體發展戰略定力不足,缺乏對自身經營的長遠思考,追逐一時的保費增速,而忽視非車險業務的長尾風險。人身險行業面臨轉型挑戰,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人身險行業過去粗放式經營積累的問題加速暴露,如何高質量發展成為貫穿2021年全年的主題。目前人身險行業處于轉型關鍵期,新業務發展存在壓力。渠道方面,行業面臨代理人渠道收縮和互聯網渠道監管趨嚴等挑戰。產品方面,除重疾險銷售疲軟和產品期限結構變化帶來的挑戰外,如何提高惠民保、終身壽險和養老保險等產品經營質效也成為行業探索的方向。

  信用風險和市場風險方面,一是信用風險上升,信用市場違約形勢依然嚴峻,保險公司面臨的信用風險有所上升,且信用風險的上升速度明顯快于資產的增長速度。信用風險導致保險公司潛在損失增加,保險公司計提資產減值準備大幅增長。未來,信用風險壓力將持續加大,保險公司因信用事件計提減值準備或成常態。二是權益市場波動加大,股權投資分化較大,導致波動有所上升;部分公司股票投資的行業集中度及個別標的集中度相對較高,對投資收益帶來不利影響。三是利差損風險加劇,在長期利率下行的環境下,以固定收益類投資為主的保險行業投資收益率將有所下降,到期資產和新增資產無法持續原有的收益率,但負債成本相對剛性,將導致利差逐步收窄,存在較大再投資風險和利差損風險。

1663641916173_1663642492069.png

  保險風險方面,一是責任險賠付率上升壓力較大。主要原因有:競爭加劇,費率長期走低,保費充足度下降;人身損害賠償逐年提高,加大了業務賠付成本;涉及金融領域的相關職業面臨的法律風險敞口明顯增加,如上市公司董事、監事、高管等;事前預防服務能力、風險識別和風險管控能力不強。二是自然災害帶來的賠付增加。2021年,我國自然災害形勢復雜嚴峻,極端天氣氣候事件多發,階段性區域性特征明顯。頻繁的巨災風險事件造成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增加,導致賠付支出快速增長。三是重疾險發展承壓。一方面,受提前透支客戶、消費者有效需求不足、渠道遭遇瓶頸、產品供給不足和短期健康險產品擠出效應等影響,新定義下重疾險產品銷售情況不及預期;另一方面,重大疾病發病率和檢出率呈上升趨勢,同時擇優理賠和多次賠付條款一定程度增加賠付情況,疊加人身險公司核賠和風險識別能力尚有不足,重疾險賠付快速增長。

  公司治理風險方面,保險公司治理有效性有待提升。股權結構變化、股權質押比例較高、高管人員頻繁變更或長期空缺等情形不利于公司長期戰略的持續性和有效性,將直接影響公司穩健經營和長遠發展。根據167家保險公司披露信息統計,2021年共28家保險公司發生股權變更,其中8家公司年內變更2次;年末約五分之一的保險公司存在股東股權質押或凍結,其中4家公司質押或凍結股權比例超過50%。另外,少數公司股東關系復雜,股權代持、隱性股東等問題較為突出,部分公司長期存在違規股權待清退。股權結構不穩定,直接帶來高管的頻繁變動和長期空缺。2021年發生股權結構變化的公司中,有10家同時存在董事長或總經理變更情況,有7家同時存在董事長或總經理空缺情況。

  資本不足風險方面,保險業資本供需不匹配將導致保險公司特別是中小保險公司資本壓力增大。從需求端看,保險業對資本的需求持續增加,主要受保險經營盈利周期較長、多數中小保險公司盈利能力不足等因素影響。145家公開披露2021年財務報告的中小財產險和中小人身險公司中,90家2021年末未分配利潤為負數,無力通過自身經營積累利潤轉增資本。從供給端看,社會資本進入保險業的意愿降低,外部資本供給減少,表現為2021年增資發債金額下降、非上市保險公司牌照熱度降低等。主要原因包括:一是多數中小保險公司難以提供長期穩定的資本回報,導致現有股東缺乏增資意愿,對潛在投資人的吸引力不足;二是保險監管部門從嚴監管公司治理,社會資本更加理性、不再盲目進入保險業,有意愿、有實力、滿足資質要求的投資人較少;三是整體經濟環境承壓,部分保險公司現有股東經營面臨較大壓力,增資能力和增資意愿下降。

  操作風險方面,合規經營理念有待加強。主要體現在以下方面:一是違規支付手續費及傭金問題較為突出。部分公司以高費用激勵爭搶份額,通過虛列營業費用、虛掛中介業務、虛列營銷人力等手段套取資金用于支付超額手續費或給予投保人保險合同以外的利益,助長分支機構為達成考核指標違規經營之風,破壞市場正常秩序。二是銷售誤導仍是人身險公司受到行政處罰和消費者投訴的主要原因。2021年,監管機構共收到的人身保險公司相關投訴中,銷售糾紛投訴占比43.62%。三是中小公司、基層分支機構合規管理不足。部分中小保險公司處罰金額占比高于其市場份額,且保險公司三四級基層分支機構受到的處罰增多。保險公司基層分支機構合規意識仍較為薄弱,合規建設投入不足,內控制度執行不到位。

  三、專家觀測視角

  保險行業風險評估專家委員會專家為報告撰寫了七篇風險觀測專題文章,集中反映了專家在細分領域的研究成果。

  財產險業務方面,針對新能源車險,專家認為,在國家產業政策的支持下,汽車行業加速轉型,新能源汽車的發展趨勢勢不可擋。但由于新能源車險的預期賠付風險大幅高于傳統燃油車車險,目前財產保險公司對新能源汽車承保積極性不是很高。從全行業層面看,新能源車險專屬產品壓降了單均保費水平,對新能源車險經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此外,不斷涌現的新車型和不斷迭代的新技術、UBI車險與智能駕駛數據的應用、創新型附加條款,都使保險公司面臨著不小的定價風險。專家建議,一是集行業之力推動產業鏈變革,有效提升保險行業與汽車行業對話的話語權;二是積累數據提升定價分析與理賠管理能力。針對農業保險,專家認為,農業保險標的特性復雜是其業務經營難度大的根源。由于各種原因,單個保險公司很難單獨進行農險定價,需要依靠行業以及相關政府部門共同完成。目前農業保險大災風險分散的第三道防線尚不能發揮預期作用,保險公司面臨的保險風險逐漸加大。此外,針對種植業保險,專家建議投保人可以選擇不同的保障水平,且在不同保障水平下政府提供不同比例的補貼,以達到更好的效果。

  人身險業務方面,專家認為,銀保渠道機遇與挑戰并存。在資管新規實施的背景下,銀行理財等產品不得保本保息和剛性兌付,保險產品確定給付的優勢得以凸顯,對客戶的吸引力提升。但銀保渠道如何實現價值轉化,改變產品同質化、手續費惡性競爭等現象依然需要行業積極探索實踐。同時,專家提出,銀保渠道不僅要解決規模與價值的問題,還需要結合網點、客戶和產品三個要素對業務模式進行重塑。專家建議,一是區隔產品,突出保險特有優勢;二是管控成本,建立核心盈利能力;三是防范銷售誤導,實現銀保渠道高質量發展。針對健康險業務,專家認為,普惠型商業醫療保險是減輕居民醫療費用負擔和夯實多層次醫療保障體系的有力工具,但在迅速發展中存在以下風險和挑戰:易引發逆選擇,多期運營后有較大可能受到“死亡螺旋”效應影響;參保和續保狀況不理想;運營主體間難以建立可靠有效的溝通和決策影響經營效率,運營機制有待優化;宣傳不夠規范。針對以上問題,專家建議,要堅持依法合規,避免盲目跟風,推動產品精準開發。此外,還需要探索多元化籌資模式,加強政府部門和協會全流程運營指導,并建立信息披露制度。針對養老業務,專家認為,當前面臨著養老需求日益增長與養老產品和服務供給不足的矛盾,第三支柱個人養老保險及儲蓄雖然潛在規模巨大,但仍是自發零散狀態。在解決收入端來源和儲備不足的問題時,還需在養老支出和消費端探索新的產品和服務形態。專家建議,在收入端,要厘清定位,發揮保險優勢,以客戶為中心進行產品開發;在支出和消費端,要雙管齊下,同時關注高端養老和居家養老發展。

  資產管理方面,專家認為,償二代二期規則對保險資產配置帶來新的影響,保險資金應從資本約束角度調整保險資產配置的底層邏輯;在管理層面提升投資管理能力,及時適應新情況新要求;在投資品種層面精細化投資管理,挖掘低資本消耗的投資品種;在產品層面尋求償付能力優化的新方案。專家建議,保險資管公司應協助保險資金尋找更具投資性價比的資產;充分考慮資本消耗的影響,推出標準化、可穿透、層級簡單的組合類產品;結合監管規則要求優化系統建設,為委托人提供及時有效的穿透計量數據支持。專家認為,復雜環境下中小保險資管公司需要走高質量發展道路。當前中小保險資管公司相對超大型、大型公司,生存壓力更大,防風險和促發展之間的平衡把握難度更加突出,中小保險資管公司要做到高質量發展和落實風險管控,需要重視戰略規劃、保持戰略定力,堅持開放合作、互利共贏經營理念,著力加強自身能力建設,努力提升風險管控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