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險監測
保險保障基金公司召開保險行業風險評估專家委員會第二十七次會議
11月2日至3日,保險保障基金公司在京召開保險行業風險評估專家委員會第二十七次會議,會議分為人身險、財產險、資金運用三個專場,來自保險公司、保險資管公司和研究咨詢機構的25位專家學者共同探討了保險行業的發展形勢與風險狀況。
人身險方面,專家表示當前人身險行業正處在政策消化期、轉型攻堅期和資產負債匹配矛盾期,行業經營需要轉向精細化、差異化管理,堅持投資、負債、內部管理三輪驅動來推動公司降本增效,促進公司高質量發展。專家強調,需警惕行業費差損和長期利差損風險,負債端要拉長負債周期,改善負債結構,分渠道、分類別管理費用,壓降資金成本;投資端要做好資負聯動,尋找優質資產,縮小久期缺口。面對人身險產品高度同質化的情況,應以資負匹配為目的,推出多元化產品。同時,專家指出,代理人轉型仍面臨一定困難,產品復雜性與代理人能力不匹配,需進一步提高代理人高素質轉型。
財產險方面,專家認為部分非車險種費率持續下滑,定價水平不充分;責任險虧損較為嚴重,細分險種董責險業務難以獲得足夠的承保信息,存在帶病投保的現象;車險產品定價面臨較大挑戰;極端天氣風險需持續關注;中小公司經營困難,資本補充難度大,需要走專業化、差異化道路進行戰略轉型。此外,針對中小財產險公司實施新會計準則成本較高的問題,專家建議探索第三方機構提供標準化產品或簡化實施標準。專家還建議盡快擴大新能源車險自主定價系數,對優質資本持有保險公司股份上限設定差異化監管規則。
資金運用方面,專家指出當前我國經濟處于新舊動能轉換時期,低收益、高波動是保險投資面臨的主要挑戰,需要從負債端和資產端共同應對。專家建議,負債端應向以客戶為中心的“保險產品+服務”模式轉變,主動控制成本。在資產端,一是繼續增配長久期資產,審慎采取信用下沉策略,嚴防信用風險;二是優化權益資產內部結構,向低波動產品轉換;三是結合新的融資模式創設更多滿足保險資金需求的新型產品,盤活存量資產;四是可逐步嘗試海外投資,有利于分散風險和增強收益;五是貫徹落實財政部有關保險資金長周期考核要求,探索建立基于新會計準則口徑下的考核指標。